近期读书报告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近期读书报告

Post by Jun » 2006-12-03 20:06

1. The Man Who Smiled (Henning Mankell)

我明白为什么Mankell这么对我的口味,他跟我一样对于钱多权重的大亨有种天生的distain and skepticism. 我也是。Dirty until proven clean。钱太多,势力太大的人,对我们这种人来说必是恶多善少。

这本书是瑞典小镇的探长Kurt Wallander探案系列里的第四部(总共目前有十部?),是老早写的,但从来没有出过英文版。倒是系列里后面的几部过去几年都出得七七八八了。那时候,里面的杀人情节还没有后来的那么血腥和暴力,但是一样牵扯到跨国犯罪网络的背景。

小说里面的主要恶人是个露面很少但却时刻笼罩在人们头上的国际商业大亨,白手起家,财产不计其数,势可敌国--不,他的力量超越国家政府,黑白两道均有染指,但表面上是个乐善好施受人尊敬的富翁。我一边看一边满脑子都是Rupert Murdoch,只不过真大亨甚至不用掩饰把自己打扮成好人。小说被程式所拘,有些情节终究太过乐观--向他们这样的大亨做坏事决不会留下半点把柄,连手都不沾。正象教父里面的黑社会结构,有多层的单线联系,根本查不到最上层,中间总有Oliver North,Rummy, GWB这样肯背黑锅的喽罗(爬得再高也还是人家的喽罗)。

老Wallander这时候还是一贯的grumpy,想离开警队而不得,跟老父关系搞不好。有些部分真实感特强,例如他回忆小时候被父亲一个人拉扯大,目睹父亲跟人打架的事,TMD,我简直要以为是作者亲身经历。我发现Henning Mankell写这个系列最基本的框架就是一个:开会。情节拿警察局探员们的会议串联起来。哼,有一天我也拿来用上一用,似乎挺好用的。另一个感想是,Wallander 老开车,总是在路上,倒有点象Raymond Chandler的Philip Marlowe系列。

2. The Godfather (Mario Puzo)

这本名著,白金老早就推荐我看,一直拖到现在,呵呵,原来是那种那起来就放不下一路带进厕所澡盆的小说。我早已把电影The Godfather 1&2都翻来复去看了很多遍,小说跟电影的情节基本相同,差别在于Coppola对材料的剪裁方面,和电影小说先天的差异。

小说的口气和电影还是非常接近的,那种冷冷的不动声色的描述,尤其是杀人的细节,白描而细致,非你我良民能想象出来的奇特之处,才是汁水淋漓的地方,说穿了就是隔行如隔山的新奇感,几乎任何工作的内幕(从卖股票的boiler room到白博的切脑片)都可以写得很精彩。例如 Clemenza 处理叛徒Paulie时,先在路边小解(电影里还加了个外卖cannoli 的道具)。Coppola的视觉风格无疑在当时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我一直以为全是同时期的电影潮流的影响,现在才知道原著的口吻也是这样的。影片里对黑手党社会内部冷冷的讽刺,在书里更加强烈一些,特别是回顾Vito Corleone的发迹史的那部分里面。相比之下,电影的批判性就弱一些,毕竟有了大活人在眼前,又是那么英俊有魅力的演员们,观众立刻拜倒在他们的脚下,无论他们的所做所为有多么暴力恶心。

前阵子追看HBO剧集Rome第一季的DVD,忽然联想起来,这些个皇朝变迁政坛风云,简直是一模一样的东西,同样的势力消长,收买人心,连哄带骗,杀一儆百,阴谋和战争,结盟和厮杀,兵法的运用,毒辣的手段,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下反复重演。差别在于,Puzo是老派人,他的冲突里面没有女人的立足之地,全是摆设,做大事的都是男人。Rome里面则有好几个躲在幕后操纵,暗力重大的女人,毕竟是1969和2005之间的社会进步。

小说读到三分之二,越来越觉得说不出什么地方不对劲--结构颇有点奇怪,在时间顺序上颠来倒去,讲着讲着Corleone家族在纽约的危机,被新生势力Sollozzo几乎打垮,Michael杀了人之后逃到国外,然后。。。笔锋一转讲了大半本书的其他事,把眼前的冲突扔到一边,Vito的发迹史倒也罢了,又插一段好莱坞内幕(一样的汁水淋漓啊)和歌星/影星的经历(据说Johnny Fontane的原型是Dean Martin 或者Frank Sinatra)。然后又插一段Las Vegas的医生。每一段都是各讲各的从头到尾,我越看越奇怪。等看到Carlo Rizzi的时候终于一拍大腿明白了问题所在:Mario Puzo不会写平行交错的几条情节线!

我几乎要大笑出来。他也算极会讲故事的作者了,竟然有这么个handicap,让我想起Isaac Asimov,据说他自己承认不会写三个以上人物同时在场的对话场面,一不小心自己就搞乱了(他的人物欠缺鲜明个性估计是原因之一)。很明显,Mario Puzo 不愿意或者不能够跟随几条不同的线索,而是跟中国传统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支",这边的情节讲完了告一段落再掉过头讲另一支,只不过这里分岔了好几支。他不能象电影剪接那样穿插叙述同时进行的subplot,我几乎可以肯定是天生不会切换的结果。这样的结构造成一种奇怪的节奏。而且,这个颠来倒去的问题越到后面就越严重,旁支末节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乱,让我疑心他是不是越写越潦草,也或许是铺排得越来越大失去了控制。有些旁支的情节跟故事的主线关连很少,好象Puzo从街坊邻里道听途说来的谣言。被Coppola七里卡差都剪掉了。例如那个拉丝维加丝的堕胎医生,虽然活灵活现但是除了打断小说的流畅以外对整体贡献很小。估计是作者认识这么个真人,印象深刻,舍不得不写进去,好象心软的段誉,宁滥勿缺。v

但是正如常言道:瑕不掩啥啥,作者讲故事的本领还是顶刮刮的,让人拿上了手就放不下,虽然在时间线索上来回地倒来倒去,东敲西打,好看还是说不出的好看。而且我很同意白金说的,他写的人物都很有个性,栩栩如生。电影里选的演员也大多很吻合,除了James Caan在形象上跟Santino有点差别以外,其他都很相称。Robert Duvall的Tom Hagen光彩比较弱,但是他的角色本身就戏少,放在银幕上就更少了。Hagen是白博喜欢的人物,我觉得作者插进去这么个人物颇有用意,一方面固然是添一笔Vito和Sonny人性善良的一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个拉开一点距离的角度。Tom Hagen不仅血统和文化背景跟这些西西里疯子不同,而且他这个律师出身的军师经常站在比较符合主流社会的角度评论黑社会的战略和决策。这样一来,给遵纪守法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立足点。

年轻时代的Vito和Michael其实是同一个人物,都是从良民到黑社会头子的过程。作者在批判黑社会秩序的同时似乎又认为他们的transgression是不可抗拒的命运,尤其是Michael,早下决心不搀和进家族生意,所以他的转变过程是宿命的过程。不过我觉得他的个性在所有人物里面是最模糊的一个,他最初要脱离家族环境的意图和决心说服力不大,他跟Kay的关系也相当routine,在西西里的那段更是作者的故乡梦的神话了。

白金这是在牵着我的鼻子写读后感。我正要说到,Puzo和Coppola两人对这个故事的出发点几乎是完全一样的,都有一种既批判又感情深厚的矛盾态度,里面有很深很强的sentimental的成份。这是一个关于民族性的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家庭关系。意大利人对血缘的看重家族观念天下第一,比中国人要强烈多了。意大利的政治经济体系里到现在还是以家族控制为主,无法信任外人,跟英美的观念完全不同。Puzo一方面写Michael一个大好青年几乎被美国文化给吸收了,但是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家族命运的大手;Coppola对家庭的深情更表现在举贤唯亲上,The Godfather里面的某些音乐是他父亲组织的乐队演奏的,Connie Corleone是他亲妹子演的,女儿Sophia不仅在第一集里扮了Michael的新生儿子,而且被他硬插进第三集里出了不少洋相到现在还是笑柄。所以教父里面的亲情泛滥,是最感人的部分,电影里也是,意大利人搞起血肉温情来实在是无人能及。正因为这样,第二集里面Michael和二哥Fredo的冲突就更加痛心。(第二集里Michael的部分是小说里没有的原创情节。)

小说里面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是描写西西里岛上荒蛮的美(the savage beauty),Michael和两个保镖在废弃的古迹和荒凉的野地走啊走,空气中飘荡着柠檬和桔子花的香气。看得我差点哭了。Puzo 写道:搞得人非得背这样美的井离这么好的家乡,得要多残酷的自相残杀?他自己是美国出生的第二代西西里移民,Coppola 说他其实不懂意大利话(Don Corleone是不正确的叫法,应该叫Don Vito, Don Michael),想必Michael看故国的眼光其实就是Mario Puzo 自己的眼光。这一段也是最清晰地表达作者对黑手党的观点和反感,阐述滋生黑手党的根源和西西里民族的个性。最早只是是劳苦大众为了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不公而自发形成的保护自己的地下组织,人多了权力大了必定会腐蚀变异成统治阶级的走狗甚至自己就成了压迫者和统治者。哼,听上去很耳熟啊。

大多数人尤其是男人看教父都被这些黑社会倾倒,极其崇拜,而忽略不计他们的凶狠和残忍,因为两代the Don代表的是阿尔法男人的顶端状态,是每个男人DNA里定下的崇尚和向往的目标,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只能在梦里过过当头狼的瘾。Puzo 和 Coppola 自己的态度也是很矛盾的,既表现出两代领袖被逼上梁山的不得已又指出他们从事的勾当的卑劣和残忍。

曾经有人问我:你自己是移民,关于移民的电影你最喜欢哪一部?我答:The Godfather 2。对方吃惊了一下("还以为你要说喜福会什么的。"),点点头说有道理。小说整体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关于各种移民经历和故事的混合物,里面各种旁枝岔路的道听途说,其实是各式各样意大利移民史的记载,所以特别有种口头文学/讲故事的味道。除了Vito一家和Johny Fontane在美国"成功"和发迹的历史,也有女儿被人毁容的殡仪馆老板Bonasera,杀手Luca Brasi和从警察到杀手的Albert Neri,横行街坊邻里被Vito杀掉的那个谁(名字忘了)。好大一张画布被他东一笔西一笔地画出意大利的移民史,从生杀予夺的黑手党老板们到底层烤面包的,都有,都特生动, 热腾腾的人气。

别人我不知道啊(不过小说和电影在美国都卖得很好),中国人里大把大把特别喜欢教父小说和电影,我哥哥那时候就狂崇拜小说,指出古龙就是靠抄人家才卖那么多本书的。教父1,2集(加上Martin Scorsese,也是意大利人哦)更是凭空引出了长盛不衰的香港黑帮类型电影。也许是我自作多情,中国的民族性和意大利的民族性还真有好多相通之处。家族观念辈份观念重,讲义气和人情交换,喜欢弄阴谋诡计,男尊女卑,等等。教父控制他人的那一套手腕--我帮你是抬举你,是无偿的,不过将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叫你一声回报这个人情。哈,中国人也用这流通货币呢。这种弄权的套路,人家也一样历史悠久哦,从公元前的罗马共和国时期就开始玩儿了,后来被Machiavelli老先生将其升华到系统理论,其实跟中国古代那些治理天下收买人心的宝典是一回事。

Michael Corleone虽然是主角,但是并不讨人喜欢,倒不如他父亲Vito被写得亲切,虽然Vito其实恐怕更加狠辣。主要是因为Michael最初对家族生意的抵制说服力不大,而后来他跟父亲学习黑帮的手段的过程又很含糊,被其他旁枝故事冲淡,只有在西西里那段最真切。或许作者在他里面倾注了不少自己的眼光,到最后也是半批判态度加无可耐何。

影片里有很多经典台词我都快背出来了,结果发现都是从小说里直接拿来的:I'll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not refuse. Look how they massacred my son. The Godfather 1, 2是美国电影里面历史性的经典,小说嘛... uh, not so much (a la Jon Stewart),不过还是非常好看非常让人感慨。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06-12-09 18:48, edited 12 times in total.

tiffany
Posts: 24710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6-12-04 14:21

啊哈,终于有一本书是我先看而后jun才看的。我觉得这本书哈,还是有它内在的逻辑的,94不是一目了然那种叙事逻辑。拉丝为家私的医生整个儿就给从电影剧本里砍掉了,不然也是一个黑手党吸引人材的典型人物。Puzo写的人物非常动人,不得不说。
乡音无改鬓毛衰

Elysees
Posts: 6758
Joined: 2003-12-05 13:10

Post by Elysees » 2006-12-04 15:23

教父这书,我当年看的是中文版,高中运动会上看的,下面锣鼓震天的跑步,我就在看台上看教父。。。。。。印象很深,不过回想起来,看的可能是删节版。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tiffany
Posts: 24710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6-12-04 15:57

不过我觉得这个故事的根本还是血浓于水。麦克一开始打算归顺主流社会,发发庸俗的美国梦---中产,新教徒的老婆,若干个孩子,合法生活;结果家里一出事儿,马上就回归了。回西西里岛,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西西里人,也可以说认清了他自己吧。
乡音无改鬓毛衰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6-12-04 16:08

Johnny Fontane的原型是Frank Sinatra,不是Dean Martin。

上周在PBS刚看的介绍这两个人生平的纪录片。

Frank Sinatra是新泽西意大利社区里长大的,后来出来混,一直跟mafia的人认识而且确实有些牵连。不过后来解密的FBI档案证明,即便多年来偷偷摸摸追查他,也没有真凭实据说他和黑手党勾结着干了什么坏事。

Dean Martin就不太一样了。他是俄亥俄小镇上出来的意大利孩子。在芝加哥club里唱歌的时候,多少要看点当地意大利黑手党的脸色,必要的时候也得应酬应酬,但是他卷得很不深。据说FBI窃听黑手党,听见大佬们要教训教训他,因为他不知好歹。

还有个有意思的。rat pack里的Peter Lawford和肯尼迪家女儿有婚姻关系,Frank Sinatra带着rat pack一干兄弟很给JFK的竞选出力,连当选后的庆功会都是他给包办的。JFK亲自站起来鸣谢。

可是整个竞选站台的过程中,Dean Martin从不参与,他坚称肯尼迪家的人不过是利用人而已,不肯介入政治。

果然,选举结束不久之后,JFK身边的人,以他弟弟Bobby为首,怕Frank Sinatra跟黑手党打连连的事情影响到他们,努力促成JFK切断与Frank Sinatra的联系。Frank Sinatra被他们“卸磨杀驴”的行径气得要命,断然把Peter Lawford轰出了他们的rat pack小圈子。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6-12-04 18:28

我刚读完Marilynne Robinson 的<Housekeeping>, 忒不好看了,闷死人,最后四十页才提起点精神来,它又完了。mmd 纯文学我老这个年纪是有点看不下去了。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12-04 18:30

Oh yes, the 8g about JFK RFK and the mob. :mrgreen: There was (far-fetched) speculation that JFK was assassinated because he didn't pay back the favors of the mob before he became President. Joseph Kennedy was not unfamiliar with the Irish mob either. None of these American "aristocrats" are clean, either.

tiffany
Posts: 24710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6-12-08 10:55

还没完
乡音无改鬓毛衰

密斯张三
Posts: 503
Joined: 2005-02-23 0:22
Contact:

Post by 密斯张三 » 2006-12-08 19:25

啊,这个Housekeeping我也在看。不过反正薄,又字大行疏。

笑嘻嘻
Posts: 23313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6-12-08 22:29

Frank Sinatra 是意大利裔?难怪呢。他的整个个人历史全是重感情重义气,连老婆都是当初他刚发迹的时候得好,一直苦苦追人回来,原来是民族性使然。我一直觉得特别有意思。Frank Sinatra和Ray Charles 两个人完全对立,但都那么成功。Frank Sinatra 最恨人对义气的背叛,Ray Charles 对谁都背叛。这样看来Frank Sinatra 对待 rat pack其实就是家族态度。我隐约记得 Frank Sinatra 的故事和拉斯维加斯如何兴起还有关联,非常有意思。
Peter Lawford 结婚的时候,正是老肯尼迪雄心勃勃要把自己的家族从一个暴发户培养成一个美国贵族的时候。他看到女儿找个男演员气得要死,在婚礼当天说,唯一比和一个女演员联姻更糟糕的就是和一个男演员联姻。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6-12-09 18:49

写完了自己提上来。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