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 Dylan, The Great Gatsby及其他 (cont)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Bob Dylan, The Great Gatsby及其他 (cont)

Post by Jun » 2005-09-28 7:18

This is for my 偶像 Helen.

这两天PBS放了Martin Scorsese拍的Bob Dylan传记片,我只是零零碎碎地看了一点。Bob Dylan 是美国六十年代后的文化icon,影响了不止一代人。在某些地方,奇怪的是,他让我想起The Great Gatsby,和美国神话。

说一个还活着甚至不太老的人是神话是传奇似乎挺古怪,可是老传奇和新传奇的形成方式和过程都差不多,在Gatsby一书和电影Unforgiven里都有阐述,尤其是大众对于传奇的精神需求和特定的期望。Bob Dylan从他自己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有天才的诗人和音乐家,他有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某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下(六十年代越战民权运动青年运动等等反主流反传统潮流高涨的社会形势),内外因素的互动,在大众心里忽然引起了巨大的共振。而他有自己的固执和坚持,没有被外界的潮流带走,而是在某一选择了退出(跟James Dean的被动退出不同),更加给大众一种“神秘”感。

Bob Dylan 跟Gatsby/Fitzgerald的关系在于,他也是从中西部出来的人,他的作品走的是民歌路线,虽然后来远远超出了民歌的内涵和范围。他的淘金历程跟其他艺术家一样不可避免地经过了纽约的村里,跟唱片公司签过约,在世界各地巡回过,对他人的影响渗透深远。说到底,他的成就里一大块来自他的本土性,而正象Fitzgerald念念不忘的说法,中西部才是美国的根。

我的前老板(德州人)很推崇Bob Dylan。他自己就是六十年代长大的一代flower child,虽然现在头发胡子都白了。他说Dylan是最有影响的现代诗人之一。在我还是半瓶子醋的时候,既没了解也没发现Bob Dylan的好处,只觉得他的声音粗糙,旋律平淡,唱歌象说话。而且我这个人诗聋,更不明白他的词。直到看这套记录片。Scorsese收集了许许多多的声画片段,包括表演,录音,访问,事件和背景的记录片,包括Bob Dylan自己和很多跟他有关的人,但是没有加一句叙述或评论的话外音。听着听着那些“不美”的歌和影响过他的其他民歌,咀嚼着歌词,让我竟然不能离开。

Bob Dylan的出身十分平淡,一个偏僻乡下长大的犹太小孩,也没有什么渊源家世。十九岁那年到了纽约,正是村里一帮年轻人在“垮掉一代”之后开始躁动的时期。他的起点是继承Apalachian民歌风格的Woody Guthrie,一把吉他在手,象说话一样的吟游诗人用平实的大白话讲述劳动人民的故事和经验。他的天赋象布袋里的锥子,在丰富的营养环境里一下子就锋芒毕露。我不知道,如果他没有到纽约是否也会到达同一终点,但多半不会,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多方面的撞击和融会,需要触类旁通,除了纽约还有什么地方?民歌风在当时也颇成流派,不过捣腾民歌的知识分子们追求的是保存其纯洁性,而不是Dylan的拿来主义和我行我素,借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他自己的思想。

Dylan某个方面让我想起Gatsby,是他的精明。他固然是自我中心的天才艺术家,但立刻同Columbia签约出唱片,巡回演出等等,让同一圈子里的其他清高的艺术家又怀疑又嫉妒。

其实Dylan做过的很多事都让清高的同行侧目(例如Joan Baez提携过他,而他后来却不肯让她同台分享聚光灯),甚至给人刻意避免属于任何群体和流派的印象。而标榜反潮流的文艺青年们也不由自主地需要抱成一团。他们能够感受到Dylan音乐里的涵意,被他的魔力紧紧地吸引,而他却拒绝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他们的洪流里,跟他的拥戴者们一直若即若离,他们之间的关系常有紧张甚至敌对的成份。他的歌迷们把他当成自己一代人的代言人,而他却不肯好好地当偶像,给的不是他们期待的东西,走的不是他们期待的路线,例如不承认自己是"activist singer",他采用电吉他时在台上被人喝倒彩,喊“犹大”,“叛徒”。曾经有许多人批判他的媚俗,包括欣赏他的同仁也失望地认为他是sell-out,可是他在鼎盛时期断然离开,隐居8年,无视人们对他的定义和归类。

Bob Dylan为人处事也被人非议过很多。总之不是什么老好人。

片子里有人说Bob Dylan是被上帝附了身了,他不过是个传递工具,他不能不写,不得不唱。这说法倒是近似月亮和六便士。天赋其才,不仅是给他创造艺术的能力,而且加之以创作的冲动,象被魔鬼追逐而不能停下来。

剩下的芸芸众生只有三类:想创作而无才华的,有才华而无冲动的,既无才华又没兴趣的。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05-10-03 15:37, edited 9 times in total.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5-09-28 9:02

不敢当不敢当。 :oops:
JUN快写多写。我正想知道“美国神话”是有什么特定涵义特定规律的说法吗?马上想起Elvis, 虽然来自南方,有个类似的轨道,盛年死于自我毁灭,至今有大把人朝拜他,也应该算个神话了。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09-28 9:22

This is turning into a stream-of-consciousness ramble. :p I don't know where I'm going.

icefire
Posts: 983
Joined: 2004-01-17 13:40

Post by icefire » 2005-09-28 13:56

James Dean的被动退出?说说怎么回事儿?

water
Posts: 193
Joined: 2004-12-24 15:49

Post by water » 2005-09-28 18:02

我每次看jun起个头就得感慨,你说人家怎么就这么渊博?我成天尽在那个钻八卦新闻。

若干年前出去吃饭同事提到elvis,我一头雾水,还被大大的嘲笑了,现在还是一无所知。

我就打算看jun和helen得下文了。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10-01 17:18

James Dean因为在年轻当红的时候就死掉而变成神话,而他的死亡是车祸事故,所以我说他的退出是被动的。Bob Dylan也出了次(摩托)车祸事故(66年),此后便退出了名利场,他的退出是自己选择的。Elvis Presley一直也没有退出,巴巴地在毒品和衰落中挣扎。恕我对他没有什么好话可说,他代表的不过是红脖子美国人的通俗文化和现代商业推销手段而已。James Dean是另一个故事了,我经常觉得他跟Marlon Brandon颇有相似之处。

我写这个感想正是要忏悔我的不懂和半瓶子醋的过去。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Post by helenClaire » 2005-10-03 10:41

Jun wrote:Elvis Presley一直也没有退出,巴巴地在毒品和衰落中挣扎。恕我对他没有什么好话可说,他代表的不过是红脖子美国人的通俗文化和现代商业推销手段而已。
我被他一双桃花眼给迷得,哪里顾得上这些! :mrgreen: 不过那是我来美国以前的事。
别给打扰了,接着写。

密斯张三
Posts: 503
Joined: 2005-02-23 0:22
Contact:

Post by 密斯张三 » 2005-10-08 22:44

Joan Baez和Dylan算是有私人恩怨吧,我一直觉得那首diamond and rust是写他的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10-10 7:18

Apparently Baez and Dylan had LOTS and LOTS of 私人恩怨.

In the documentary, when asked about excluding Baez from his tour, Dylan said (Did I imagine a glint of apology in his eyes?), "One cannot be wise when one's in love." Or something like that.

Don't know the song. But she looks so HOT in her short gray hair in the documentary, more beautiful now than 40 years ago.

模棱两可
Posts: 2
Joined: 2005-08-28 1:32

Post by 模棱两可 » 2005-10-16 0:57

恕我愚昧,我其实没有看明白Bob Dylan与Gatsby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我本身不了解Gatsby在“美国神话”中担任何种作用。

期待楼主对James Dean与Marlon Brandon相似性的看法。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10-17 6:02

嗯,我看了Bob Dylan的记录片想写一写,为了骗偶像Helen进来看所以把Gatsby硬查进去的 (汗)。 :oops:

其实也很简单啦。我在读The Great Gatsby的时候从觉得Gatsby这个人物太模糊了,给我抓不住摸不着的感觉。看了Dylan就觉得哎他可能就是这样儿的,总算有了个模型。

美国神话就是If you are smart enough and willing to work had enough, you can go as high as you want and be anything you want.

Dean 跟 Brando都是method acting那套表演方法的,先internalize the character然后演出来。两人在年轻时都以长相好而著名。两人对好莱乌使劲想改造他们把他们包装成偶像来卖很反感。我很想知道如果Dean没早死会不会象Brando那样痛恨自己的长相而努力把自己弄丑。 那该多有趣啊。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12-13 15:14

自己提上来继续写。

这部记录片我一直没有看完,每次看一点,看一点,很难一下子看半小时以上,感觉很dense,消化不了。然后到书店去,拿了Bob Dylan最近出的回忆录Chronicles, Volume 1,在那里揩油地读。也是同样的感觉。好象他的歌词,要一小口一小口的吃。

醒悟到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把他跟Gatsby联系到一起。Bob Dylan实在是代表了美国人的集体心理和文化特征,也不是故意摆出来的姿态,他甚至有些害怕和抵触大众,可是他身上就集中了这么些特征,没办法。他对说真话,尤其是自己的历史,有种很随便的态度。刚出道时,人家问他的来历,他说自己是坐运货火车来的(假的),自己在New Mexico长大(他在Minnesota长大),没有家人(那时还父母都健在),等等。

Dylan不是不喜欢出名,但是也不是很喜欢出名。我想他最害怕的是失去自己的独立性,所以当激进派拉他入伙时,他从胃里生出反感和抵触,刻意地逃走,刻意地惹闹追捧他的人群,刻意地躲开。

汝南
Posts: 193
Joined: 2004-10-05 11:34
Contact:

Post by 汝南 » 2005-12-13 16:52

“The American dream that we were all raised on is a simple but powerful one―if you work hard and play by the rules you should be given a chance to go as far as your God-given ability will take you.” (Bill Clinton)
Jun 真是渊博啊。 :let_me_die:
Let it be l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12-20 13:58

刚刚读了一点晒太阳的猫写的关于苏东坡的文章。

于是再来这里加一滴口水。

Bob Dylan当时同辈的人和后来的人,大家对他都是又崇拜又上火。他的成就和行为再也没赶上60年代里那几年的火热。好象一个天才的这辈子就赶着在那几年里咣当咣当地给过完了。可是也并不,他隐居几年后又去搞他的音乐了,只是不再写针砭时局的词儿,唱被别人狂翻的歌了。在自传里说80年代时重新录唱片,也有过堵住的感觉,跟别人聊天,被问最近在听什么(好象我没事喜欢问别人最近看什么书),答曰: Ice-T。看上去好象很奇怪,民歌和饶舌似乎离得最远不过,但是仔细一想Ice-T和Bob Dylan都是他们自己时代的反制度势力。最近听说Dylan跟付钱的卫星电台签了约主持音乐节目当起DJ了。迷Dylan的人很难受的是他不肯在一处停留,长期不断地出产同一类型的作品。他替他们说出了心声,用诗和歌,然后就走掉了。好象你遇到并且爱上个天才,这也罢了,这个天才却也爱上了你,并且替你把满怀心事用你一辈子也做不到的方法表达出来,既是爱人有是知音,那你可不得感激涕零,把他当成上帝了?然后他就走掉了,也没吵架也没闹别扭,就这么走掉了,简直不把你当回事。走后他也没跟别人谈什么轰轰烈烈的恋爱,可是他也不肯回来。整个就是没心没肺的。可是你还想着过去那么牵肠挂肚的星星月亮的日子,他似乎那么通灵你的心思。怎么会呢?为什么呢?可不把人给气死了。所以说Bob Dylan迷都是有这么不甘心的悻悻感觉。

Post Reply